《澤倫斯基:我需要彈藥,而不是逃跑》:價值之戰,我們該走向何方?

by MaxJames
澤倫斯基:我需要彈藥,而不是逃跑

烏俄戰爭至今已超過 500 天仍不見終點。這本《澤倫斯基:我需要彈藥,而不是逃跑》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軸,經由剖析這位喜劇演員出身的非典型領導人的崛起歷程,帶出烏克蘭與俄羅斯複雜的地緣糾葛。

作者是兩名法國資深記者,是本詳實細膩的報導文學。對我來說,此書不僅是澤倫斯基的類傳記,更是烏克蘭的對抗紀實。身為台灣人,看得十分有感。以下說些心得。

【喜劇總統】

猶記幾年前,在新聞上看到烏克蘭選了個名叫澤倫斯基的總統。毫無參政經驗的他,之前僅是喜劇演員。因在《人民公僕》這檔高人氣電視劇飾演總統,後來竟假戲真做地踏上總統大位。那時對烏克蘭還沒什麼感覺,只當是遙遠國度的飯後趣聞。

幾年後,烏俄戰爭敲響。在眾人都看衰烏克蘭,更看不起這位「喜劇總統」的狀況下,澤倫斯基跌破眾人眼鏡,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堅毅。不但在開戰前鏗鏘向俄國喊話:

我們不需要戰爭,烏克蘭不會進攻,但是我們會保衛自己。屆時,你們將會看到我們的臉。不是我們的背,而是我們的臉。

澤倫斯基對俄談話

甚至開戰後,美國判斷情勢不樂觀,提議協助澤倫斯基撤離時,他依舊斬釘截鐵的回應:

我需要彈藥,而不是逃跑。

澤倫斯基直播打破謠言

在戰事剛開始時,俄媒不斷說澤倫斯基是膽小鬼,還說他早就逃之夭夭,棄人民於不顧。結果澤倫斯基直接走出總統府,用手機直播回應,徹底戳破俄羅斯的謊言。

另外,澤倫斯基還不斷向各國元首、總理喊話。他的每次談話都字斟句酌,根據對象量身訂做。對英國,他提到邱吉爾和托爾金;對法國他談及凡爾賽戰役;對美國,他以珍珠港和九一一事件獲得極大迴響。

在接受 CNN 採訪時,他直言:

烏俄戰爭總體上是一場價值之戰,關於生命、民主和自由的價值,因此這是一場挑戰全世界的戰爭。

從開戰後的表現來看,澤倫斯基無疑是非凡的領導人。然而,澤倫斯基的崛起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眾望所歸。他的出身並不那麼「正統」,許多人最初對他的背景與能力也充滿懷疑……

【非預期的領袖】

澤倫斯基誕生於克里維耶里這個東烏蘭城市,是屬於講俄語的區域。對的,澤倫斯基的母語是俄語,烏克蘭語並非他最熟悉的語言。

很早就展現演藝天分的他,高中時期和朋友組了個業餘喜劇團,並用兒時玩樂的巷弄「九五街區」為名。澤倫斯基的諧星之路就此展開。他們曾參加《KVN》這個蘇聯政治轉型期間最著名的電視競賽節目,並闖進四強。

而後九五街區開始與 1+1 電視台合作,製播一系列精采喜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2015 年上檔的《人民公僕》。內容講述一位三十多歲的高中老師,因為一段對政府發飆的影片爆紅。許多人開始覺得如果總統是他好像也不錯。而後這位高中老師真的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領導大位。

《人民公僕》片頭

《人民公僕》獲得空前成功,澤倫斯基也從知名諧星成了超級巨星。挾帶高人氣,澤倫斯基在 2018 年的新年晚會節目上宣布參選,打算將戲劇轉為真實。如書中說的:

多年來,在選舉、在被竊取的理想和多次革命之間屢屢幻滅的公民,一直渴望選出一個正常、符合人民形象的總統。

然而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澤倫斯基的總統路起初並不順遂,甚至可說危機重重。

烏克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它的寡頭政治。寡頭與政府掛勾,藉此掌握權力、賺得滿缽。人民痛恨這樣迂腐的政商關係,這也是他們轉投政治素人澤倫斯基的原因。但《人民公僕》的背後金主伊霍爾.科洛莫伊斯基其實就是位超級寡頭。讓人不免懷疑他的清新是否僅是換湯不換藥。

更糟的是,諧星出身的澤倫斯基有點像是誤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2019 年 2 月澤倫斯基首次與歐洲使節進行會面。使節們都想好好探看這位極可能當選的喜劇演員。結果卻極其悽慘……

一位大使表示,澤倫斯基表現不好,對國際基本情勢不了解,面對問題時,答案都非常空洞、籠統。這位大使坦言:

我們很失望,很難想像兩個月之後,是由他來負責國家事務!

好在,在與國際社會首次面對面後,澤倫斯基開始奮發學習國際事務,也努力加強烏克蘭語。當他無法吸收所有實質內容時,便利用演戲經驗和背誦台詞的能力,讓自己看起來有模有樣。

另外,許多改革派人士也加入他的陣營。像一位烏克蘭的前部長就說:

既然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而且也沒有實質的政見,或許我們可以建議他做些對國家來說很重要的事情。

最終他在 2019 年 3 月的總統選戰中勝出,成為上個段落中我們看到的那位堅毅、決斷的國家領導人。

【人人皆是英雄】

沒人否認澤倫斯基在烏俄戰爭的優秀表現。但讀完此書,我覺得烏克蘭能以小蝦米之力抗衡大鯨魚,關鍵是在於「人民」。

這邊想來談談所謂的「烏克蘭認同」。烏克蘭位處中歐與俄羅斯邊境,是個民族、文化和語言交雜的地方。書中形容:

在群雄夾縫中,在奠基和紛擾的歷史淬鍊中,現代烏克蘭身分慢慢沉澱出多元面貌。

書中提到,烏克蘭人對哥薩克人有著極大懷念。在十八世紀,原本務農的哥薩克人為逃避波蘭領主奴役而成為傭兵,並在克里維耶里(澤倫斯基的故鄉)發展起來。哥薩克人這樣追求自由的觀念可說深深影響著現在的烏克蘭人。

這樣的國族認同,在近年俄羅斯的步步進逼下越發強烈。最經典的例子大概是 2013 年廣場革命。當時的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選擇與俄羅斯強化關係。這樣的親俄行為引起極大民怨,最終變成全境抗議活動,弄得亞努科維奇只能倉皇逃離烏克蘭。

此後,烏克蘭看待自身在歐陸地位的方式與過去徹底決裂。越來越多人渴望加入歐盟,並更認同自己是「歐洲人」。普丁的壓迫反而幫烏克蘭找到自己。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澤倫斯基的堅決只是體現了烏克蘭的人民意志。

書中提到澤倫斯基厭惡暴力,對廣場革命態度曖昧,甚至把它當成是一場流血的負面事件。而且直到烏俄戰爭開打前,澤倫斯基依然不相信俄羅斯真會大舉入侵。

但澤倫斯基有個優點,就是他懂得「通權達變。作者形容到:

其過人之處在於他宛如一隻變色龍,可以根據人民渴望來為自己上色,而不是向他們提出一個方向。

他的就職演說就以「我們每個人都是總統」為主要內容。演講中他說:

我們選擇了一條通往歐洲的道路,但歐洲並不在遠處的某個地方。歐洲在這裡,在我們的腦海裡。在意念裡出現之後,它將無處不在,遍布烏克蘭,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也因此,烏俄戰爭開打時,他再次選擇回應人民的期待,堅毅地與大鯨魚對抗。

有趣的是,即便各國對澤倫斯基讚譽有加,烏克蘭人自己反而有保留。記者克莉絲汀娜伯丁斯基就說:

所有批評他的人都閉嘴了,這不代表他們一夜之間就喜歡上了他,不過每個人都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對抗俄羅斯,戰勝普丁贏得勝利,而不是被內部的分歧所阻礙。

由此可見,烏俄戰爭讓烏克蘭的想像共同體更加凝聚。如哲學家和散文家沃洛基米爾.葉爾默連科說的:

烏克蘭人正向全世界示範民主價值不僅可以捍衛,而且還可以英勇地加以捍衛。

在我看來,這場戰爭的的英雄其實是每一位烏克蘭人民!

【後記:回看台灣】

讀這本書時總讓我不時反思台灣的狀況,因為烏克蘭和我們實在有太多的相似。

前頭提過烏克蘭是個文化、民族交雜的地方。這點台灣也是不惶多讓。而更相似的,莫過於我們身邊都有個想併吞自己的強國。

書中提到,兩世紀以來,俄羅斯領導人一直將烏克蘭包裝成小俄羅斯,還說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是「兄弟民族」。這套俄羅斯敘事與中國的對台策略可說如出一轍。在入侵烏克蘭前,普丁發表了如下的言論:

烏克蘭不僅僅是俄羅斯的一個鄰國,而且是其歷史、文化和信仰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身為台灣人,對這說法的既視感真的很強。

書末引用了烏克蘭記者米哈伊洛.特卡奇的這段話:

往後當世界各地其他國家遭逢困難的時候,我想屆時人們可能會說「我們的澤倫斯基」或「我們需要我們的澤倫斯基」,又或者是「我們的澤倫斯基在哪裡」?

因著這句話,此書封底編輯向讀者們拋出如下的叩問:

當無情戰火襲來,我們的「澤倫斯基」又在哪裡?

這邊說說我的想法。對我來說,這本書教會我的其實是「民主不存在救世主」。澤倫斯基所做的其實只是映照人民的想望。

前頭提過,俄羅斯的步步進逼反而激發出烏克蘭的民族意識。在我來看,近來中國的種種舉措也有類似效果。

台灣經歷日本高壓統治,熬過國民政府白色恐怖,一路走到現在的民主政體。我相信台灣和烏克蘭一樣有足夠韌性來對抗強鄰。即便近來的對立紊亂讓人擔憂,但我對台灣人還是深具信心!

我想,真正重要的問題或許不是「澤倫斯基在哪裡」,而是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想走向何方?

當我們一同找出答案時,相信「澤倫斯基」就已在你我的心中了!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文章通知喔!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