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不再煩惱》:紛亂時代,你需要一帖斯多葛!

by MaxJames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書的副標 “How to be Stoic in chaotic times” 解釋得比較清楚,直譯是「如何在混亂時代實踐斯多葛」。對的,這是本談斯多葛主義的書。作者布里吉德.迪蘭妮說她從 2018 接觸到這個古希臘的哲學流派。她自己是這樣形容這本書的:

這本書其實是一場實驗的結果:把某些主要的斯多葛哲學原則,應用在 21 世紀的生活裡,看看它們是否能起作用。

因此,這並不是那種生硬、學理的教科書,而比較像她實踐斯多葛主義後的反思紀錄。讀來不會負擔很重,可以說是一本「輕哲學」書籍。以下簡單和大家聊聊這本書。

【簡談斯多葛】

首先,來簡介一下「斯多葛主義」。如開頭說的,這是個古希臘哲學流派。最早可以追朔到季蒂昂的芝諾。芝諾的追隨者會在市中心的柱廊(stoa)聚會,這也是斯多葛(stoic)這個名稱的由來。

早期希臘斯多葛學派的作品留下來的不多。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斯多葛學派理論與實踐,大多來自羅馬時期的斯多葛哲學家,如塞內卡愛比克泰德,或人稱哲學家皇帝的馬可.奧里略

斯多葛主義發展出了一套可以將快樂最大化、煩惱最小化的思維模式,使他們可以以積極中立的態度應對人生中的曲折。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能保持從容,無所畏懼地面對。聽起來很厲害,對吧!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斯多葛派始創人芝諾雕像(引用自維基)
斯多葛派始創人芝諾雕像(引用自維基

【斯多葛的心法】

這邊和大家分享斯多葛主義的兩個重要心法,分別是控制二分法積極覺察

〔一、控制二分法〕

斯多葛哲學家們在面對問題時,會使用一種稱為「控制二分法」的工具,將事物分成可控不可控。如果是不可控的事情就無須擔心,因為煩惱也沒用;如果是可以控的事情也不需要煩惱,因為你可以採取行動來改變現狀。愛比克泰德就曾說:

重要的不是發生什麼事,而是你對事件的反應。

換句話說,斯多葛主義認為,造成煩惱的並不是外在發生的種種不如意,而是你面對這些事情的態度。我們無法控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可以控制遇到這些事情的反應。

具體來說,斯多葛主義認為可以掌控事情只有三大類:

  1. 我們的品格
  2. 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
  3. 我們的行為和反應

除此之外的種種事物都屬於無法控制的範圍。因此,只要不讓不可控的事物擾亂自己,就能維護內心平靜,進而達到「不煩惱」的境界。

〔二、積極覺察〕

要實踐控制二分法,有個關鍵就是要積極覺察自己的「內在狀態」,多多注意自己面對事情時的「反應」。很多的反應其實是無意識的。比如看到另一半沒做家事就心生怨氣地碎念。但正如上面所說的,你無法控制別人,卻能掌握自己的反應。

當然,斯多葛哲學並不是要你像個木頭人般毫無情感。重點是要有意識地覺察情緒,讓自己有機會重新奪回掌控權,做出更適當的反應。所以,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可以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這是我可以控制的嗎?」

此外,你也可以嘗試冥想或是寫日記,檢視自己面對各種狀況時的反應。透過這樣的自我的觀察,下次遇到類似情境時,就能更從容地應對,而不是被無法控制的事情牽著走。

專注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就可以了(Florian Gagnepain on Unsplash)
專注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就可以了(Florian Gagnepain on Unsplash

【斯多葛實踐小撇步】

談完心法,最後想從書中挑五個小撇步來分享,讓你可以更有效地在生活中實踐斯多葛主義。

〔一、無動於衷原則〕

很多時候,人們會煩惱是因為「比較」。大家都知道要知足,卻很難做到。針對這點,斯多葛學派發展出了一個「無動於衷」原則。他們認為,諸如財富或聲譽等事物都是無法掌控的,所以應該把這些事物視為「可有可無」。有固然很棒,但失去也無須感到痛苦。正如愛比克泰德的名言:

一個人只會失去他已經擁有的東西。

當然,斯多葛哲學並不是要你清心寡慾,放棄所有享受。你可以把奢華的事物當成是生活的獎勵,但同時也準備好隨時可以回到簡樸的生活。關鍵是可有可無,而非不享受。

〔二、重新錨定快樂〕

除了比較,另一個讓人們感到煩惱的原因是把快樂建築在「不可控」的事情上面。例如,在這個自媒興起的現在,不時會看到有人憂慮 IG 觸及被降,或文章沒人看(好吧,我在說我)。但其實「成名」這件事是不可控的,因為這取決於別人對你才華的反應。很認同書中迪蘭妮說的這句話:

把自己的快樂與幸福維繫在名聲上,就像在汪洋中滑立式槳版。條件隨時不斷在變化,你隨時可能會被拋到海裡。

換句話說,把快樂建立在這些不可控的事情上,是脆弱且危險的。事實上,我們可以為「自己」定義成功,把快樂重新錨定到可掌控的事物上面。以我為例,穩定更新是我可以控制的,點閱率或收聽數則不是。因此,如果我把快樂建立在每周穩定更新上,而不是有多少人觀看或點讚,就可以更輕易地獲得快樂!

〔三、轉化憤怒為能量〕

煩惱有些時候還會轉化成憤怒。例如,面對他人的責罵時便忍不住「惱羞」。然而,正如聖奧古斯丁所說的:「怨恨好比喝下毒藥後,等待對方死去」。怨恨與憤怒其實沒法解決煩惱,還常常讓狀況越來越糟糕。

與其沉浸怒火,被煩惱淹沒,我們其實可以善用憤怒的「力量」。用這樣強烈的情緒來提醒、激勵自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換句話說,憤怒可以帶來「動力」。已故的籃球巨星 Kobe 就曾說,他會利用憤怒這股「暗黑」力量鞭策自己前進,並用場上的表現打臉那些對自己冷嘲熱諷的人。

〔四、一切都是「借」來的〕

人生總有意外,畢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對各種不可控的意外,斯多葛有個小秘方,就是將擁有的一切都成是當「借」來的。塞內卡就曾說:

別忘了,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命運借給我們的,命運隨時可以奪回去,連通知都不必。

在斯多葛哲學家們的眼中,生命是隨機專斷的。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命運之神什麼時候會對你伸出魔手,但卻可以掌握我們面對這些意外的態度。只要把一切都當作是借來的,就無需為失去感到難過。

〔五、練習負面想像〕

面對意外,我們還可以更積極一點。斯多葛哲學家會在平時做一種名為「負面想像」的練習。例如,他們會想像深愛的人在今晚或次日過世,用這種方式來提前面對死亡。

此外,當你擔心煩惱的壞事會不會發生時,有個簡單的負面想像就事先想好「最壞」的情境, 假設擔心的事情一定會發生。(這招我也很愛。順帶一提,這是《棋靈王》的伊角教會我的)。和「沒有擁有就不會失去」一樣,沒有希望也就不會無望。

除了想像,斯多葛哲學家還會直接去體驗痛苦。比如,他們會刻意「斷食」,透過這種方式來體驗飢餓。如此一來,當意外真的發生時(比如飢荒),就能更有底氣地去面對。

負面想像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真正的困境(Nik null on Unsplash)
負面想像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真正的困境(Nik null on Unsplash

【後記】

其實之前就接觸過斯多葛哲學的觀念了(比如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就有提到)。像去年媽媽離開,斯多葛的觀念就幫助我很多。很喜歡「如何面對死亡」這個章節的這句話:「寧可愛過而失去。」這和《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中說的「悲傷是禮物,證明我們曾經愛過」可說異曲同工。

不過,雖然之前就知道斯多葛的觀念,但很多時候還是會忘記。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更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每當事情發生時,就會馬上提醒自己思考這件事我是否能控制,練習放下不可控的部分,專注在可以改變的地方。這段時間實踐下來,煩惱確實少了許多。

這本書談的面向其實很廣。像我個人就很喜歡「如何處理社群媒體」這個章節。在這個群魔亂舞的時代真的很需要。如同迪蘭妮說的,斯多葛哲學就像是提供了一整套「工具」。當你需要時,就隨時可以拿出來取用。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希望今天分享的這帖「斯多葛」,可以對你有幫助!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文章通知喔!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