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分享《白夜行》這部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東野圭吾是響噹噹的當代日本推理大家。曾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直木賞。但在我心中他最經典作品還是《白夜行》,因為它是讓我重返「閱讀」的關鍵之書。
在《部落格100篇特輯》一文曾提到高中時因升學壓力斷了閱讀習慣,上大學後本也沒重拾的打算。直到隔壁寢同學借了我這本《白夜行》讓我一讀上癮,之後又陸續在圖書館借了許多東野的作品,從此回到閱讀的懷抱中。
在選今年的重讀書目時想到此書,覺得是時候重溫一下。讀完只能說經典真的不會褪色,時隔超過十年的重讀依舊讓我回味再三。這邊就好好來聊聊這次二刷的心得!
Table of Contents
【原來這叫社會派】
《白夜行》的開頭其實就像一般推理小說般以一個凶殺案開啟。
在一棟廢棄大樓中發現一具男屍。死者桐原洋介是名當舖老闆,被人以利器刺死。隨著調查,相關人物漸漸浮現,包括當舖店長松浦、死者妻子彌生子和兒子亮司。在刑警笹垣的尋線探訪下,又找到了與桐原關係匪淺的西本文代和她的女兒雪穗。眼看主角大致都齊了,接下來大概就是慣常的解謎套路了吧!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故事並沒有往破案之路走,反而悠悠說起亮司與雪穗的人生。東野並沒有直說這兩人的故事。每個章節會從不同的角色視角出發,再順勢帶出亮司與雪穗的狀況。可怕的是,許多與他們有關係的人都遭遇了某種形式的不幸。這樣間接地描述手法,讓兩人雖說算主角卻又有點像藏鏡人般默默推動整個故事。
東野從頭到尾都沒有描述這兩人有任何交集,讀者卻可以感受到他們濃濃的鍵結。更厲害的是,即便你早就知道幕後黑手是雪穗和亮司,閱讀興味卻絲毫不損。
很難形容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所受到的震撼,大概就是不斷在心裡吶喊:「挖賽,原來推理小說可以這樣寫啊!」
後來我才知道這風格的推理小說叫做「社會派」。與以解謎為主軸的本格派不同,社會派雖說也有推理,但會更把焦點放在反映、描寫現實社會上。
事實上,《白夜行》整部作品足足橫跨了十九年,從中能看到許多日本的歷史剖面。
像是故事始於一九七三年,正逢第一次石油危機。除了油價飆漲,恐慌的民眾甚至開始囤日用品。書中就提到刑警笹垣的老婆急著出門搶衛生紙。被案情弄得焦額的他還滿頭霧水。
另外故事也跨過日本經濟由盛轉衰的時刻。裡面處處可見日本的泡沫痕跡。像偵探金枝在咖啡廳裡看到的東南亞服務生。這是因為泡沫破裂,導致許多業者為省成本而雇用的外籍勞工。
東野在書中也會不時綴上許多時代標記。像是多次提到日本棒球賽況還有當代的音樂作品。諸如此類的細節,都讓人感受到濃濃時代感,讀來很有味道。
其中最有趣的是標記大概是技術的演進。像友彥賣出的NEC 88系列電腦CPU只有十四 Mega,DRAM僅有64,實在髮指啊(笑)。然後就連辦案手法也是日新月異,故事的最後甚至連DNA技術都出現了。
覺得這正是社會派的迷人之處。它會帶你不知不覺地步過時代軌跡,彷彿與故事的角色們共同呼吸、生活。
當時從《白夜行》入門後又讀了很多社會派作品。像大師松本清張的《砂之器》與《點與線》。這次重讀才發現東野其實在第一頁就有提到笹垣買了松本清張的新作。想來應該是某種致敬吧(?)。
【兩人的白夜行】
書名《白夜行》乍看摸不著頭緒,但這三個字其實是這亮司和雪穗的人生寫照。最早提到白夜行的概念是亮司在與友彥和弘惠慶祝新年時說到:
我的人生,就像行走在白夜一樣。
與之相對,雪穗在大阪新開店前也對夏美說: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是並不暗,因為有東西替代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白天當成黑夜。妳明白吧?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兩人這樣宛若走鋼索的白夜行人生,正是整部作品最勾人的部分。覺得笹垣的槍蝦與蝦虎魚比喻十分逗趣:
槍蝦啊,會挖洞,住在洞裡。可是有個傢伙卻要去住在牠洞裡,那就是蝦虎魚。不過蝦虎魚也不是白住,牠會在洞口巡視,要是有外敵靠近,就擺動尾鰭通知洞裡的槍蝦。牠們合作無間,這好像叫做互利共生。
而陳國偉在後記的說法也很傳神:
一個是遊走在白日的道德邊界的華麗女王,一個則是躲藏於社會正義暗影間隙的社會害蟲
亮司和雪穗兩人可說互為表裡,一在明一在暗,悉心保護著彼此的靈魂,形成一個「犯罪共同體」。然而,即便讀者心知肚明他們羈絆極深,終究只能腦補兩人關係。最後亮司的一躍而下,配上雪穗的頭也不回,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
只見雪穗正由手扶梯上樓,她的背影猶如白色的影子。
她連一次都沒有回頭。
其實第一次看時覺得雪穗好狠,很不能理解。但這次二刷,可能是多了數年的世故,覺得這行為超合理。亮司一定也希望雪穗這麼做,如此他的犧牲才不會白費!
【所謂何求】
在讀《白夜行》時最常思考的問題,莫過於讓雪穗和亮司如此不擇手段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到底所謂何求?
是想擺脫貧窮嗎?兩人出身都不算富裕,雪穗尤為糟糕。兩人如此汲營似乎可以理解。覺得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他們幾乎都是利用所謂資訊段差來賺「快錢」。
像亮司就曾藉由雪穗盜走 Submarine 遊戲卡帶,再小改其中程式後盜版發售。甚至還成立「無線企劃」公司,有規模地大撈一頓。爾後又藉由發現甫發行的金融卡有技術漏洞,火速海削一筆。從這些地方可看出他們對科技的熟練與對商機的敏銳。覺得亮司說的這句話很讓人玩味:
我只是賣我能賣的東西而已。
不諱言,的確很多的賺錢手法都是利用這樣的資訊段差。但就只是為了錢運用如此極端手段未免也太過?亮司的這段話讓我印象相當深:
有錯的,難道不是把裝了錢的包包隨便放的人嗎?這個社會上,讓別人有機可乘的人注定吃癟。
講得冠冕堂皇,全然不認為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要說這部作品讓最不舒服的地方,大概是其中的殺人都是因為「需要」而不是想要。兩人最終目的都是成就自己,殺人只是順便。某種程度來說,這比連環殺人魔更讓我感到森冷。
最初的震撼彈大概是亮司為了幫友彥脫身,竟對屍體灌入精液。後來更為了盜取醫院資料,設計典子來假交往。雪穗也不遑多讓。早在小學就懂得將母親自殺現場布置成意外,藉此減少世人負面觀感。然後利用友彥的驗孕棒將誠綁住的作法也是細思極恐。
這些事情都與殺人無關,但讀來胃疼的程度卻是絲毫不輸那些命案。
讀到一半,猛然想到之前看的美劇《創造安娜》。會不會這樣的極端是源自於對「階級攀爬」的渴望呢?
書中曾提過雪穗很討厭她的出身,甚至連說話都聽不出關西腔。另外就是當時雪穗藉由放手生母來被唐澤收養,達著階級轉換第一步。之後與誠結婚也是同樣的邏輯。
但如果是為了攀上階梯頂端,還是還是無法解釋他們的某些行為。像是雪穗狠狠傷害把她當摯友的江利子就讓我相當難理解。
隨著故事進展,最初的命案真相逐漸浮現。必須說,我有意識到皮帶鬆兩格會是關鍵,但真沒想到是如此黑暗的理由。這讓我不禁思考,會不會「性」才是這一切髮指行為背後的原動力呢?
或許就因曾被性傷害,讓他們從此遁入魔道,甚至反過來利用性作為要脅手段 。最初是用在散播雪穗出身傳聞的都子身上,後來連江利子和美佳都受害。或許就像笹垣說的:
她相信這種做法,能夠輕易奪走對方的靈魂。
想想可能在最初的當下,兩人的靈魂早被奪去了吧?很喜歡本書末陳國偉的這段小評:
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成就自我,以他人的幸福獻祭,在這樣一個尋找不到救贖可能的層面上,可以說是演繹出東野圭吾最極致的「極惡物語」
這本書的陰暗可說在我心上留下極深印記。之前在《十一字殺人》中曾預告說要談這本書,結果批踢踢就有人推文說看到《白夜行》三個字胃就開始絞痛。老實說我也是。這部作品就是如此厲害!
【後記】
其實《白夜行》之後還有續作《幻夜》,對雪穗這位暗黑女王有了更多的交代。內容同樣精采,但後勁我覺得就沒《白夜行》強了。之後有機會重讀再和大家分享吧!
話說當初借我《白夜行》的同學最近要結婚了。小弟不才是伴郎。這邊順便恭喜他啦!
其實我從未對他說過此書對我的重要。他大概也沒想到隨手的借閱,會有如此威力吧(笑)。很珍惜這樣的透過閱讀串起的緣分。分享這本書給大家,希望這樣的連結能繼續傳遞下去。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