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 日,川普投下了關稅震撼彈,各國股市馬上迎來史詩級暴跌。雖說我只是個奈米指數仔,持有的證券也在短短幾天內承受了逾百萬的虧。真的只能在心中苦笑:「我川威武!」究竟,我們該怎麼面對這位狂人總統的二次降臨呢?這本《川普2.0時代》是很好的指南。
作者朴鍾勳是韓國知名經濟專家,曾於韓國銀行任職,並於 1998 年加入韓國廣播公司(KBS),擔任首席經濟記者。2024年離開 KBS 後,他開設了 YouTube 頻道「朴鍾勳的一拳知識」,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各種全球經濟議題。在這本書中,他深入分析川普2.0時代的政策走向,並對當前世界政經局勢提供相當全面的解析。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觀點。
只要我們進行準確的分析並做好準備,也許就能化「川普風險」為「川普機會」。
-朴鍾勳
Table of Contents
【川普2.0時代】
朴鍾勳認為,川普這任期與上次大不相同。以下整理書中三大論點:
〔一、更強大的川普〕
相較於1.0時期,2.0版本的川普更顯強大。2016年初當選時,他在共和黨內的政治基礎還很薄弱,不少共和黨重量級議員都曾公開反對川普。然而,現在的他已完全掌控了共和黨。在這次選舉中,川普支持的候選人有 96% 贏得了初選。換句話說,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勢力已經銳不可擋。再者,身為第二任期總統,沒有連任包袱的他更可肆無忌憚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朴鍾勳就直言:
在川普2.0時代,我們絕對不能斷言「作為全球領導者,美國總統應該不至於會做出那些事」。任何諸如此類的想法,都很有可能會被打破。
〔二、史上最強的美國優先主義〕
儘管川普乍看變幻莫測,他的核心策略卻始終明確──美國優先。
在軍事上,川普首任期間多次威脅退出北約,指責盟國爽靠美國保護而不願分擔防務,並要求歐洲各國大幅提高軍事預算。在川普2.0時代,歐洲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烏俄戰爭拖累各國財政,使其更難滿足美方的防務支出要求。若美國真退出北約,北約的凝聚力勢必大幅削弱,中國與俄羅斯便很有可能趁虛而入。
在經貿方面,川普同樣秉持「美國優先」。書中就提到,為避免貿易順逆差增加,川普很有可能會用高額關稅作為談判工具(他也真這樣幹了,才有 4/2 的慘案……)。此外,川普還希望讓製造業回歸美國;與拜登以優惠政策吸引建廠不同,川普更可能對不在美國生產的企業徵收鉅額關稅,迫使其赴美設廠。
〔三、美中霸權競爭加劇〕
川普第二任期恐將使美中霸權爭奪更為激烈。書中就說,川普可能會先從關稅戰起手(確實出手了。在本文撰寫的當下,美對中的關稅已來到歷史新高的 145%)。而在川普第一任期發起的「美中科技戰」,在2.0時代也很可能愈演愈烈。朴鍾勳指出,川普可能會以實施更全面的半導體出口管制,甚至要求韓國等盟國企業收緊對中的出口。
此外,川普也曾主張逐步停止進口中國商品;若美中經濟如他所願地脫鉤,兩國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將升高,因為缺乏經濟聯繫很容易產生可從戰爭中獲益的錯覺(二戰就是很標準的例子)。

【當前的世界困境】
除了川普帶來的不確定性,世界各國其實都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挑戰,令它們在川普2.0時代更加脆弱。書中談得很廣,以下挑歐洲、中國與韓國簡單地分享。
〔歐洲〕
曾經富裕的歐洲,近年卻出現停滯甚至衰退跡象。以法國為例,2008 年人均 GDP 曾達到 4.5 萬美元,但到了 2024 年卻反而降到 4 萬美元;《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德國肉類與牛奶消費量降至三十年低點。朴鍾勳認為,歐洲經濟停滯的主因有三:
- 人口結構惡化
生育率逐年下降,青壯年人口不斷減少。 - 研發規模不足
研發預算遠低於美國,甚至被形容為美國的「數位殖民地」。 - 美元霸權
無法像美國靠印鈔救市,經濟危機爆發時不但受創較深,復甦也更緩慢。
經濟困境也引發政治動盪。例如,近年極右勢力崛起,社會對立持續加劇。2024 年 7 月,英國爆發跨城市暴動。朴鐘勳指出,表面上雖為反移民抗爭,實際根源卻是脫歐後經濟陷入泥淖。據《衛報》報導,英國有約1,20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收入低於所得中位數的 60%,無力負擔食物、居住及乾淨用水等必需品)。許多人因此對移民反感,認為他們搶了自己的工作。
此外,烏俄戰爭也讓歐洲雪上加霜。戰前,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自 2022 年因反制俄羅斯而實施制裁後,能源成本大幅飆升,重創各國經濟。以歐洲的火車頭德國為力,2023 年與 2024 年均出現經濟負成長。
〔中國〕
中國近年經濟成長率顯著放緩,2024年官方預估僅 5%,過去年年雙位數成長的榮景早已不在。朴鍾勳指出,根本原因在於內需低迷:房價大跌與經濟不確定性使消費信心崩潰。。儘管內需炸裂,中國經濟卻仍保持正成長,原因有三:
- 過度生產
由於政府支持,許多企業明明庫存過剩還是拼命生產。 - 低價傾銷
中國以超低價出口消化過剩的產能,透過賤賣商品維持經濟成長的假象。 - 過度投資
在鋼鐵、石化與半導體等領域持續加碼,進一步惡化供需。
朴鍾勳指出,中國正策動所謂「膽小鬼賽局」──透過各產業的過度生產來擠壓競爭對手。例如,2025年中國綠能汽車產能將達3,600萬輛,卻僅有1,900萬輛的國內需求;歐洲因此憂心低價傾銷會重創其汽車工業。全球各國也相應提高對中輸出的關稅壁壘,以因應此一局勢。
〔韓國〕
身為韓國人,朴忠勳花了非常多的篇幅(事實上是整整一大章)剖析韓國現況。必須說,他對韓國超嚴厲(笑)。例如,他批評韓國沒像日本一樣早早與川普建立關係,導致2.0的川普頻頻對韓國施壓,卻對日本輕輕放下。即便在評論它國問題時,他也常回過頭來把韓國鞭一頓。例如,在批評中國人淨資產中有 60% 是房地產時,他就反批韓國人更誇張——高達87%的淨資產都綁在房地產上。
具體來說,他認為韓國當前主要問題如下:
- 能源危機
- 高國債
- 高房價
這些壓力讓新世代年輕人更傾向「躺平」。根據韓國統計廳 2024 年9月數據,有 46 萬名 15~29 歲的年輕人處於不工作、不求職的狀態。
針對這些問題,朴鍾勳主張採「大政府」策略:政府應大幅增列研發預算,重點扶植半導體、AI、機器人等戰略產業,並打造完整的尖端產業生態系統,以扭轉當前困境。坦白說,台灣亦面臨類似挑戰,雖不若韓國嚴重,但許多內容確實看得心有戚戚焉。不過,我對「大政府」解方持保留態度——畢竟,台灣已全力投入半導體等特定產業,問題卻依然未見根本改善。

【想想台灣】
最後,想回頭聊聊我們的家──台灣。
朴鍾勳在書中用了半章篇幅專門談台灣(僅次於川普與韓國)。有意思的是,他幾乎沒提經濟問題(大概是與它國相比,台灣的近年經濟相對穩健),而是聚焦中台武裝衝突的可能性。
書中看法與目前的主流觀點大致相同:中國可能在七年內入侵台灣。由於中國近年經濟走下坡,急於鞏固霸權的焦慮,極易導致對局勢的錯誤判斷進而導致戰爭的決策(一戰的德國便是例證)。比較有意思的是,朴鐘勳指出,若戰事爆發,將會對韓國的安全與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書中他甚至說:
台灣的安全不僅是台灣的問題,也是韓國的問題。
以前只聽過「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沒想到韓國人也這麼認為(?)
另外,他也提到,中國目前很難單以武力攻下台灣,所以會想辦法用「心戰」攻略。書中,他引用美國智庫發表的「戰爭遊戲」報告,認為中國將採四階段心理戰策略:
- 引發混亂與動盪(2025年前)
想辦法挑撥,增加台灣內部的混亂。 - 挑起台灣與美國的衝突(2026年)
透過手段增加加深台美間的矛盾與猜忌 - 將軍事威脅提升到最高等級(2027年)
對台灣的威脅推升到最高的狀態。 - 實質控制台灣(2027年)
發起總攻,打下台灣。
這是套相當縝密的心理戰術,透過製造內部動盪與恐懼來孤立台灣,,誘使民眾相信「與其抵抗,不如統一」。朴鍾勳進一步提醒,進入川普2.0時代後,台灣可能被要求支付鉅額安全費用。在此情況下,長期主張「一個中國」的國民黨可能會主張改善兩岸關係以換取安全保障,而非倚賴美國。當台灣輿論分裂之際,中國更會藉由軍演加強軍事威嚇,讓更多台灣人相信,與其保衛台灣,不如安全親中。
上面談的這些,對許多台灣人來說應該是常識了啦。但看到這些話從一位韓國人口中說出,仍感到有點震撼。

【後記】
雖然書名為《川普2.0時代》,但談論川普的部分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多。除了第一章專門聚焦川普外,其餘章節主要是以川普為切入點,對全球政經局勢做概述與分析。整體而言,書中並無太多突破性觀點,但整理得滿好的,對當前的世界局勢可以有更全面性的理解。
也由於這樣全面的世界政經局勢解析,讓我意外有了些新的思考。像是經濟真的「難」,許多作法其實是互斥的。如量化寬鬆雖能活化市場,卻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關稅雖可能改善貿易順逆差,卻也會推高物價。
還有就是,每個國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像德國因為能源依賴,即便俄羅斯在 2014 年占領克里米亞,梅克爾仍堅持北溪天然氣管道 2 號的施工(便宜的天然氣實在太香了……)。以色列的兵役問題也是如此。在990萬人口中,約120萬哈雷迪教徒因宗教理由免服兵役,隨著安全需求攀升,世俗猶太人與哈雷迪教徒的對立恐將更為尖銳。
此外,許多問題更是全球共通:政治極化、社會對立、經濟困境──就連曾經富裕的歐美也難以倖免(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川普崛起的背景)。當我們覺得在台灣生活壓山大時,或許放眼全球就會覺得好一點(苦笑)。
最後,想用朴鍾勳談台灣的這段話作結:
這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會帶來風險還是機會,將完全取決於台灣的戰略和外交實力。在川普 2.0 時代越演越烈的霸權競爭中,台灣有可能成為美中經貿戰的戰場,也有可能反過來利用經濟和地緣政治資產,實現飛速發展。
希望台灣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天佑台灣!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看懂國際大小事,一起打造台灣新未來!
- 《真相製造》:訊息戰開打,你我皆已在煙硝之中!
-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因為反抗,所以存在
- 《阿共打來怎麼辦》:那些年我們聽過的台海軍事謠言!
- 《我的青春,在台灣》:關於那些認同、對話與青春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