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韓劇其實看得非常少。會看這齣的原因是有人跟我推薦《頂樓》,但遺憾的是Netflix並沒有上架。在搜尋的過程中看到《Sky Castle》這個2018年的作品,查了一下發現很多人也很推,便抱著好奇的心態一看。
劇情是在Sky Castle這個高級社區所展開。情節環繞於住在這裡的四個家庭身上,並以四個媽媽,瑞珍、秀林、勝惠與珍熙為主秀,談述四個家為了兒女教育而衍伸出的糾葛情仇。
主旋律是落在瑞珍一家身上,為了讓大女兒藝瑞可以當上第三代醫生,瑞珍處心積慮的要讓她考上首爾醫學院。甚至聘請了號稱入學率百分之百的教育指導員:金老師。然而金老師的背後目的似乎不那麼單純……
整部劇的平衡感算滿好的,四個家庭線輪流共奏,可謂過癮。雖然情節複雜,但流轉順暢。而劇中探討的議題也讓我滿有共鳴的,雖然有些地方實在過於狗血,但還在能接受範圍內。某種程度來說,這些浮誇的情節,也算是稍稍沖淡了劇中較為黑暗的情緒,讓人在觀看的過程不致於那麼痛苦。
接下來,我想從幾個面向談談我對這部劇的一些想法。
Table of Contents
【謊言包裹出的假象】
劇中可說是充滿了謊言,而這些謊言又塑造出了各種看似美好卻又脆弱的假象。明著上,大家都光鮮彩亮,但暗地裡卻是腐敗不堪。而這脆弱的外殼,在明珠因為承受不了英才的復仇,飲槍自盡後而鬆動了,每個家裡的黑幕都逐漸被剝開。
韓瑞珍表面上是醫生娘,出身名門,但其實本名是郭美香,家裡是賣牛血的,有個不負責任的糟糕爸爸;車希睿表面上是哈佛高材生,甚至還和歐巴馬女兒一起做過志工,但真相是她從未上過哈佛,只是假裝自己是哈佛學生招搖撞騙。
而這些謊言都是為了滿足一種想像:階級。
【Castle與金字塔的階級意象】
自己在搜尋時發現《Sky Castle》有翻作天空之城,也有翻作天空城堡,個人是覺得城堡更貼合一些。城堡給人一種的高高在上的貴族感,帶有古老、封建、專制的色彩。而Sky Castle這社區恰恰也符合這樣的想像。
像是劇中Sky Castle社區的出入大門必須要人去手動開關門。每當有人開車出社區,都要勞師動眾得開關門,與這種古老的階級意識不謀而合。
由此,裡面住的都要是社會上認知的菁英,不是醫生就是教授。而且也不是想住就能住,要符合資格。就像是秀林一家是因為黃治英當上到株南大學醫院任才能入住。而瑞珍一家因為俊尚辭職便必須搬離。因此能入住這裡似乎就意味著獲得通往上流的門票。
所以這裡的住戶似乎是要有某種血統證明的,只有出身高貴的人才有資格入住。瑞珍為此必須隱瞞身分,捨棄美香這名字,假裝出身名門,而非賣牛血家庭。而車教授即便已是體面的大學教授,仍為出身感到自卑,需要透過洗腦讀書會炫耀自己的才識。
但住在城堡中獲得的也就僅僅是門票而已,雖然大家都擁有好經歷好地位,但離真正的最上流階級還是有差距,充其量還只是中產頂端。比方說,劇中大家都開著好車,但還是得自己來駕駛,沒司機能代勞。於是乎,大家都還想再往上爬,就像俊尚一心想當上院長般。
而不單是大人要往上爬,孩子們也是。這裡的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龍成鳳。於是乎,瑞珍拚了命的要讓藝瑞考上首爾大學醫學系,成為姜家第三代醫生。當然這不單只是為了女兒好,也是為了藉此獲得婆婆的認可,彌補自己的出身低落。
同樣的,車教授為出身感到自卑、為無法的政治路無法再往上爬感到遺憾,因此把希望放在的自己的女兒和雙胞胎兒子身上。這裡就必須來談談劇中一直出現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車教授的珍視的人生準則,時時拿來要提醒自己與孩子,要努力地爬上頂端。甚至在小金字塔模型被小兒子摔壞時,又不知悔改的搬了一個更大的金字塔模型到家中,還洋洋得意地說這打不壞。
說來,其實車教授只是比較明白地展現出這種往上爬的渴望。但其實每個家庭,不管是想讓藝瑞成為第三代醫生的姜家,或是想讓秀韓考上好私立高中的楊家,思維上都是很類似的,期望自己的下一帶能繼承甚至超越自己所處的階級。
【從韓式教育看台灣】
而想要複製這樣的階級最重要的鑰匙便是「教育」,至少劇中多數人是這麼認為的。於是乎,大家無所不用其極地要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小朋友國中就要上全科補習班,家長還要還要幫孩子組隊去聘僱補習老師,甚至還要找像金老師這種專員帶領團隊來教育孩子。
雖然對韓國教育不熟,但從劇中來看,與台灣似乎有諸多相似出處。或許不像劇中那麼極端,但許多人也是從國小就上補習班,甚至上了國高中後,連學校寒暑假都還要上輔導課。
我的求學經驗裡,國中以後就完全是升學導向的教學,到了國三,音樂、美術、體育課往往都會被借走,拿來上那些所謂的「正科」。不只學生,老師壓力也很大,深怕這屆升學不好看會影響到之後的招生。現在想來,整個系統真的是挺病態的。
另外,韓國似乎也有免試入學的系統,比方說英才就是透過申請進入首爾醫學院,甚至引發的媽媽們想拿到入學檔案的風波。而藝瑞為了獲得證明,甚至有專業團隊安排好每周要去哪家機構當志工,免試入學的原意被扭曲的亂七八糟。當然,聯考制也絕對有不公平之處,什麼教育系統能更好,自己還在思索……
說來,自己的升學路算幸運,爸媽對我的選擇都很尊重。像考高中時第一次基測沒考好要考二基,那時候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到學校上輔導課,六日也不能倖免。
那時的我,因為厭倦這樣的念書氛圍,便提出要在家念書的要求。即便師長不理解,媽媽還是同意讓我自己在家念。好在後來順利地考上的地方第一志願,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身邊的很多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比方說,看到劇中英才的復仇,讓我想到了我一個高中同學的故事。
他是一位數理神強的同學,所謂的神指的是能輾壓我們班考上台大醫科同學的那種神(數理only)。但雖然他對數理很有興趣也有天分,他媽媽卻要他考醫學系。最後他順媽媽的意,念了醫學系。
但前幾年聽到他在當兵時把志願役填了,醫生國考也不考,鐵了心當阿兵哥。說來,這可能也是屬於他的復仇吧……
班上的另一位同學,重考N年,為了他爸爸希望他成為第二代醫生。最後仍沒考上,便出國念了波波。劇中這種階級繼承的執著,是真真切切出現在現實中的。
而看到劇中秀韓讀書的痛苦,讓我想到之前在國小當替代役時,曾有小朋友抱著我的大腿說:「大葛格,我不喜歡讀書」。聽來心疼,很想告訴他讀書其實是可以很快樂的,但想到我高中時也常讀到覺得自己根本廢物而痛苦不已,似乎沒辦法安慰他什麼。我想,有問題的應該是這個讓小朋友覺得書讀不好,就沒未來的制度吧?
【關於追尋自我】
劇中描述的種種,其實挺黑暗的,但結局倒是莫名正向。
俊尚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都只是遵循媽媽的意志,沒有自我的餘地,決定辭職重新開始;自白後退學的藝瑞,開始嘗試不再依靠指導員,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甚至開始願意跟他人一同共讀;而宇宙則因為入獄的經驗,決定輟學去國外追尋自我;車教授開始願意接納自己的孩子,不再掌控他們的一切,與希睿的關係也有了改善。
最後的安排,應該就是此劇想傳達的核心概念:要脫離僵化體制,找到自己的方向。或許有點老掉牙,但由於前面的鋪陳充分,並不會很教條感。當然現實上,我覺得還是很難就是了。
話說,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向,我想大概只有惠娜沒有。坦白說我對惠娜的死還是有點問號,覺得這謀殺的手法過於粗糙。難道惠娜像是空氣娃娃一樣,輕輕鬆鬆就可以丟下樓?而且金老師為了這樣就殺人,自己著實還是理解不能。不過能明白這安排是為了劇情張力就是了。
【後記】
雜七雜八的寫,總算是完成了這篇追據心得。沒意外的非常難寫(笑),但滿好玩的,剛好趁著過年,寫點不一樣的東西。也順便藉這個機會,回顧一下自己升學的情景。
想到前一陣子,許多台大生輕生的案件。老實說,我多少能理解那樣的無力感。自己在高中時,就常覺得為什麼不管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常埋怨為什麼平平都是人,頭腦可以差那麼多。
當然,現在回頭看,知道自己是幸運的。即便頭腦普普,死命地念還是進了宅宅大學,拿到在大部分人眼中還算不錯的文憑。也因為在外商工作,相對我那些輪班救台灣的偉大同學來說有較多餘裕,才有機會在這邊寫些有的沒的。
腦中突然響起之前看劉安婷在成大畢業致詞時,她問的那句:「我拿幸運,做了什麼?」我想在這裡寫東西,應該是個不錯的起點吧?
或許有天,那個說不喜歡讀書的小朋友能看到我的閱讀心得,發現其實讀書也可以很有趣、很快樂?或許看到我寫這篇五四三的追劇心得,也有人願意捧場,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念書考試?
如果能這樣,那也很不錯。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