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看看心理學家如何透過「生命回顧」重啟人生

by MaxJames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作者威廉.戴蒙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享譽學界的他,因為女兒的一通電話,意外發現他過去一直以為在二戰失蹤的父親其實活了下來,甚至還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人生。於是,年逾六十的他展開了一場尋根之旅,並利用他的心理學專長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可說兼具理性與感性。威廉.戴蒙透過它專業學者的口吻,系統地詳述「生命回顧」這樣一個心理學概念。同時,藉由描述他尋父旅程,細膩的深挖自我。讀來有趣又發人深省。

【生命回顧】

首先,來說說理性的部分,解釋一下何謂「生命回顧」。這是一種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法,又稱之為「引導式自傳」。這套方法可以將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起來。透過重新檢視對自我的理解,從而塑造出更強大且真實的身分認同。書中,威廉.戴蒙是這樣說的:

人生故事能用來建構、呈現和確認我們的身分認同,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及方向。

具體來說,他認為生命回顧可以提供以下的三個正向心態:

  1. 接受形塑自己生命的事件和選擇,進而珍惜擁有的人生,而不是自我懷疑和後悔。
  2. 對自己是誰以及如何造就出這樣的自己,有更真實且堅定的理解。
  3. 反思過去賦予自己生命意義的經驗和目的,進而確定未來人生的方向。

簡單來說,透過有意識檢視過去並反思塑造人生的選擇和事件,就可以帶著希望和肯定來理解人生。老年學家詹姆斯.比倫就說,生命回顧不僅可以增加對於過去的洞見,還可以為生命中難以預料變化做好準備。

生命回顧有以下幾個常見的主題:

  1. 影響你決定特定方向的轉折點
  2. 家族史
  3. 工作和職業
  4. 錢財在你生活中的作用
  5. 健康和身體狀況
  6. 感情和性經歷
  7. 面對失去他人死亡的經驗
  8. 賦予生命意義的信仰與價值觀

威廉.戴蒙強調,生命回顧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檢索過往的歷史,而是讓我們有機會肯定現在、更當前的身分認同,為未來訂下新的目的與方向。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透過重新探詢、認識父親,完成一場精彩的生命回顧。

你有回顧過自己的人生嗎?(Laura Fuhrman on Unsplash)
你有回顧過自己的人生嗎?(Laura Fuhrman on Unsplash

【尋父之旅】

這場生命回顧的開端來自他女兒瑪麗亞的一通電話。瑪麗亞說,她查到了一些關於「祖父」也就是威廉.戴蒙父親的一些紀錄。過去,威廉.戴蒙對一直以為父親在二戰中失蹤,大概早已喪命在歐洲的某個無名戰場。然而,根據瑪麗亞查到的資料,他的父親菲利浦.戴蒙不但活下來,還曾在歐洲和泰國任過外交官。甚至與泰國王室的關係密切,擁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生。

然而,在這個「發現」的當下,父親已經去世二十年了。於是乎,威廉.戴蒙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尋父親的生命軌跡,展開了一段有趣的探索旅程。

像他發現,父親有建立第二段婚姻,還生下兩個女兒。於是,他透過臉書搜尋找到了「新妹妹」拉萬,並成功認親。之後,他甚至還到泰國與拉萬一家相見歡。另外,他還與父親的妹妹維娜聯繫上,並與「新出現」的表兄弟成為至交好友。

除了新連結,更重要的是他重新認識了原本輪廓模糊的父親。比如威廉.戴蒙發現,他與父親居然念的是同一所高中,這顯然是出自他母親的刻意安排。此外,父親在哈佛的就讀紀錄則顯示出一種「風流」性格,甚至被形容是「對女孩癡迷」與「派對狂」。但也正因如此,他父親才得以跟他母親建立關係,讓他來到這個世界。

而威廉.戴蒙也發現,這樣曾經風流不羈的父親,在之後的二戰軍旅生涯蛻變,並找到人生的目的。例如,父親曾為不人道的軍事管教挺身擔任證人,展現出極高的道德勇氣。在二戰後,他父親進入國務院成了外交人員,參與德國的重建。資料顯示,父親的職涯很成功,社交生活也相當活躍。這似乎解釋了他父親為何在戰後選擇拋棄妻子、留在歐洲。顯然,他父親覺得在德國的生活更有意義,也更有趣。

此外,威廉.戴蒙也透過生命探索,打開了自己心底的結。比如,他認為自己小時候固執又獨立的個性就是因為父親的缺席,讓他不得不展現出一種「我不需要你」的挑釁姿態。

另外,威廉.戴蒙也發現過去的他一直刻意壓抑父親存的這個事實。比如,他想起來母親在他大學時曾提過父親一直有給予小額的扶養費。甚至他在工作後,他也曾收到妹妹琵奇特拉的來信問候。顯然,他一直都知道父親存在的事實,卻總用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去忽略它。

威廉.戴蒙認為,這是因為過去的他對父親一直帶著一種偏見與怨念,覺得老爸是個拋家棄子的漂泊無賴。這樣的恨是有毒的,也阻礙了他真正去認識父親。然而,拋棄妻兒縱然為真,但他父親也有許多值得讚許的面向,還擁有一段相當精彩的外交生涯,離「無賴」明顯有段距離。

好在透過生命回顧,他終於放下虛幻的怨懟,學會寬恕自己的父親。藉由重新審視過去,他終於好好處理埋藏在心底的遺憾。藉由重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不但更了解父親也更認識自己。如他說的:

生命回顧的價值就在於,修復過去重要的部分,以促成對現況的理解。在理想的狀況下,這份清澈的思維讓我們更能帶領自己的內在與外在走向未來。

這就是生命回顧的魔力!

生命回顧可以幫助你重新理解人生(Taras Zaluzhnyi on Unsplash)
生命回顧可以幫助你重新理解人生(Taras Zaluzhnyi on Unsplash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

最後來聊聊書名「高爾夫」的部分。在最初瑪麗亞找到的紀錄中,有段敘述是這樣的:

菲爾和吉娜維芙這對夫妻與國王及王后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們的法語都很流暢,菲爾身材高大、個性開朗外向,也是出色的高爾夫球玩家,但不幸的是,他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當症狀開始出現時,她回到了華盛頓……

由於威廉.戴蒙對於父親的慣性,他當下對於這些消息很排斥,但唯有一段話沒被屏蔽掉,就是那句「出色的高爾夫球玩家」。書中提到,威廉.戴蒙初中時就愛上了高爾夫球。因此在讀到這段文字時他忍不住埋怨:「為什麼父親不能至少教我打個高爾夫球呢?」

而他的父親確實對高爾夫球很有一套。在駐泰擔任外交人員的時候,甚至用高爾夫球打進泰國皇室。資料顯示,他父親的一位高爾夫球友是王后的叔叔,並透過這層關係認識了國王。透過精湛的高爾夫球技術,他父親與泰國高層們建立了良好的非正式關係。很多高官都想和這位優秀的高爾夫球玩家打球,他父親也常常指導這些高官們。透過高爾夫,他父親成為大使館和皇室之間的非官方聯絡人。

然而,遺憾的是,威廉.戴蒙沒有得到他父親的「真傳」。他雖然熱愛高爾夫,但都只是自學,沒學過正確的技術。不像父親,他從未成為「出色的高爾夫球玩家」。好在透過生命回顧,他得以透過不一樣的方式與父親找到連結。

比如,他父親的好友伊莎.華納就送給了他一張父親在泰國高爾夫球場揮桿的黑白照片。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父親在擊球前是低頭俯瞰球所在的位置的,不會像很多菜玩家會想用眼睛去追隨球飛行的軌跡。威廉.戴蒙說,這幅照片深深印在他腦海中,之後他擊球就很少抬頭了。透過這張古老照片,他等於和父親進行的一場「遠距教學」。

更棒的是,透過探詢父親,他完成了一趟朝聖之旅。某天,他的「新」表弟告訴他說,家裡有他父親年經時用過的老舊高爾夫球桿,並好心地寄給他。沒想到除了球桿,他還在球袋中找到了一組父親在匹茲菲鄉村俱樂部打球的計分卡。這讓他興起和父親在同個球場「競技」的念頭。

透過朋友的介紹,他終於實現了進入這座球場的心願。書中的描述挺魔幻的。威廉.戴蒙說他揮出第一桿時,馬上感到一股自由的力量是釋放出來。書裡他甚至說:「這個球場似乎就像對待一個親生兒子那般地歡迎我。」當然不排除是父親濾鏡啦(笑)。

總之,透過高爾夫,他終於讓自己的生命與父親產生了重合!

透過高爾夫,威廉.戴蒙與父親產生的更深的連結(圖為網路資源,非書中人物,Courtney Cook on Unsplash)
透過高爾夫,威廉.戴蒙與父親產生的更深的連結(圖為網路資源,非書中人物,Courtney Cook on Unsplash

【後記】

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其實無意間也做過不少生命回顧。像之前寫的〈寫了10篇部落格後,我學到的6件事!〉與〈部落格100篇特輯:聊聊我的閱讀旅程!〉,就分別從寫作和閱讀兩個角度切入來反思、重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回想起來,這樣的做法確實幫我更認識自己,並更確定了接下來的方向。正如書中所言:

生命回顧就是回首過去、檢視現在、展望未來,將你所想到的一切整合成一幅連貫的、有意義的願景。

推薦大家如果有機會,也可以試著來場屬於「自己」的生命回顧之旅囉!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文章通知喔!


0 留言
1

You may also like

請留言